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是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瑰宝,它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,对农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一、24节气歌背诵口诀
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。
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每月两节不变更,最多相差一两天。
上半年来六廿一,下半年是八廿三。
二、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
1、春季
立春(2月3~5日):春季的开始,标志着万物复苏。此时远山更显苍翠,春雨淅淅沥沥,农民开始下田耕种,忙于播种耕作,期望来日的丰收。
雨水(2月18~20日):一年之中降雨的开始,雨量逐渐增大。气温回升,冰雪融化,草木萌动,春意渐浓。
惊蛰(3月5~7日):蛰意为藏,惊蛰就是春雷乍现,惊醒了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。此时大地充满生气,万物孕育生机,草木开始茂盛,到处鸟语花香。
春分(3月20~22日):分是平分的意思,春分表示昼夜平分,白天黑夜时间将近一样。此时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,农民披蓑戴笠,弓腰插秧,一片生机盎然。
清明(4月4~6日):既是节气,也是传统节日。意为天清地明,表示天气晴朗,草木繁茂。此时气温回升,天气转暖,人们忙着种麦。
谷雨(4月19~21日):意为雨生百谷。此时寒气结束,降水增加,谷物能茁壮成长。农民忙着种大田,期待丰收。
2、夏季
立夏(5月5~7日):夏季的开始,万物生长,欣欣向荣。此时远山含黛,房舍林立,近处禾苗茁壮,青翠茂盛。
小满(5月20~22日):满指谷物籽粒饱满,小满就是谷物正在成长,还没有成熟。此时田里的稻麦已粒粒结实,农夫们辛勤地踏着水车,以提供秧苗更充足的水分。
芒种(6月5~7日):小麦等有芒的植物成熟,谷黍类植物可以播种,人们进入最忙碌的时期。此时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,农民忙着收割和播种。
夏至(6月21~22日):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,标志着炎热时节的来临。此时蓝天白云,青山绿水,鳞次栉比的农舍衬托在一片金黄之中。
小暑(7月6~8日):暑是炎热的意思,小暑代表天气虽热,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。此时庄稼都已成熟,到处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。
大暑(7月22~24日):与小暑相比较,大暑的天气更加炎热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此时人们挥汗如雨,酷暑难耐,但西瓜等水果的成熟也带来了丝丝凉意。
3、秋季
立秋(8月7~9日):表示秋季的开始,草木结果,收获季节到来。
处暑(8月22~24日):处表示躲藏、终止,处暑意味着炎热天气结束,开始趋于凉爽。
白露(9月7~9日):温差逐渐增大,白露意为露珠凝结为水滴,发出洁白光芒。此时晶莹剔透的露珠在绿叶上滚动,像调皮的孩童在和阳光捉迷藏。
秋分(9月22~24日):这一天昼夜平分,秋季也平分。此时天气凉爽,农民忙着收割庄稼。
寒露(10月8~9日):气候从凉爽向寒冷过渡,水汽将要凝结为霜。此时露水已寒,将要结冰,花草树木渐渐变得枯黄。
霜降(10月23~24日):天气越来越冷,水汽凝结为霜。此时黄河流域进入初霜期,对农作物有影响。
4、冬季
立冬(11月7~8日):表示冬季的开始,气温逐渐下降。此时草木凋零,蛰虫休眠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。
小雪(11月22~23日):寒潮来袭,北方地区可能会降小雪或小雨。此时远山温顺,失去了昔日的挺拔放纵;河流沉静,放弃了往日的欢唱奔腾。
大雪(12月6~8日):相交于小雪,降水量增加,气温更低,雨雪天气变多。此时北方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,天寒地冻,大雪纷飞。
冬至(12月21~23日):北半球白天最短,黑夜最长的一天,标志寒冷冬天的来临。此时漫天飘着雪花,人们忙着吃汤圆,寓意团团圆圆。
小寒(1月5~7日):气候开始寒冷。此时天空不再喧闹,大地陡然寂静,深秋时节的乡村已失去了往日的绚丽多姿。
大寒(1月20~21日):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,数九严寒。此时远山肃立,雪花飘舞,青松在雪中傲立,更显精神和风骨。
三、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
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中国传统历法的一部分,它们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。例如,清明节期间扫墓祭祖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宗的价值观;而冬至吃饺子的习惯则象征着家庭团聚的美好愿望。此外,许多地方还有根据当地特点形成的独特节气庆祝活动,如立春时“咬春”(吃春饼)、立夏称体重等,这些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。
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,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,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。通过学习和记忆二十四节气顺口溜,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规律,感受古人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,让我们一起回归自然,体验四季交替的魅力吧!
严正申明:未经授权,转载请注明本站出处链接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,近日有不法分子严重侵犯本站权益,已走法律程序!
热文排行
- 2排行
- 3排行
- 4排行
- 5排行
- 6排行
- 7排行
- 8排行
- 9排行
- 10排行